close
藥名 |
功效 |
主治 |
知母 |
清熱 |
消渴熱中,骨蒸潮熱,肺勞實熱,咳嗽氣逆,下痢腰痛,大便燥結,水腫。 |
清熱 |
溫病發熱,感冒風熱,腸胃濕熱,熱毒瘡癰,腸癖血痢。 |
|
清熱 |
傷寒發斑,丹毒,流行性腦脊髓膜炎,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,腥紅熱,產褥熱,麻疹。 |
|
清熱 |
癰腫潰瘍,毒蛇咬傷,肺熱咳嗽,黃疸泄瀉,小便短赤澀痛,熱結便秘。 |
|
溫中袪寒 |
陽虛畏寒自汗,大汗亡陽,四肢厥逆,霍亂轉筋,心腹冷痛,脾泄久痢,風寒濕痺,腎陽不足,腳氣水腫。 |
|
清肺和胃,鎮咳化痰 |
痰熱咳嗽,嘔逆口渴,久嗽不止,慢性支氣管炎。 |
|
解表 |
外感風寒,頭痛目眩,脊痛項強,四肢攣急。 |
|
解表 |
頭痛目眩,鼻淵鼻塞,九竅風熱之病。 |
|
清熱 |
瘀滯經閉,血崩帶下,血痢腹痛,癰腫目赤,衄血 |
|
清熱 |
傷寒熱毒發斑,衄血,吐血,便血,骨蒸勞熱,經閉,癰腫,金瘡內瘡。 |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