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P.218 L10

【中觀心論云:「又由煩惱魔,傷害已成瘡,我如注灰水,反令苦病苦。】

論上面說,由於煩惱魔所傷害,傷害已經成了瘡,那個時侯在上面加一點灰水,痛得很,等於苦上加苦,這不是我們要做的事情,所以一定要檢查,如果現在心裡邊不檢查,乃至於不曉得自己在煩惱當中,那時候談佛法,都是空話。所以第一件事情一定要從下士,中士一步一步上來,而這個不是講一個空話,是瞭解了道理,從內心當中去觀照,看見了事實,把這個量加大,從這個上面,進入到上士來,


【若有於餘生,慈敬及恩益,欲報其恩惠,除涅槃何有?」】

在這個情況之下,由於我們輾轉的這樣,瞭解了這個狀態,感恩、念恩,然後要去報他真正的恩的話,只有一件事情,不是用世間這種恩恩愛愛跟三毒相應的方法。而是要告訴他世間的真相:苦。從苦集滅道當中,不是走流轉,而是走還滅,使他得到涅槃,除了這個,沒有了!修學佛法的事情,正因為要幫他忙, 所以眼前必須先放下,我們必須自己做到了,我們才能報他的恩。自己都做不到,然後把他纏在一塊的話,那完全是說空話,這一點是最重要。


【不報恩擔,重於大海及須彌擔,若能報恩,即是智者稱讚之處。】

不能報恩真正負的擔子最大的就是這個,那個重的比大海還要重,比須彌還要重,世間最大最重的就是這兩樣東西。若能報恩的話,那個才是真正智者就是聖者佛菩薩。


【如龍王鼓音頌云:「大海及須彌,地等非我擔,若不知報恩,即是我重擔。】

大海雖然大,須彌雖然重,但我不在乎,如果不能報父母的恩,那個才是我真正的重擔呀!


【若人心不掉,報恩及知恩,令恩不失壞,智者極讚此。】

假定心裡面,真實的不散掉,胡思亂想,正確的瞭解,那麼要瞭解了恩,報答這個恩,使得這個恩,不會走上錯路,那個才是真正智慧者所稱讚,所應該行的。



p. 219

【總之自母未住正念,心狂目盲復無引導,步步蹎蹶趣向可怖險崖而行,其母若不祈望其子,復望於誰。若子不應從其險怖救度其母,又應誰救?】

總之一句話,自己的母親,在生死輪迴當中,沒有正知,就不能有正念,心是狂的,眼是盲的,換句話說,愚痴無明當中,又沒有人去引導她,走路一腳高低像黑夜走在懸崖上面險處一樣,在這種狀態當中,做母親的,不期望她的兒子望誰呢?做兒子的人哪,那個時候不從那個恐佈的地方把母親救出來,那麼靠誰來救她呢?


【故應從此而救度之。如是若見為母眾生,由煩惱魔擾亂其心,自心無主而成狂亂。又離慧眼觀增上生,決定勝道。又無真實善友引導,一一剎那造作惡行,如步蹎蹶。總於生死,別於惡趣奔馳懸險,母當望子,子應濟母。】

這個時侯,我們看見像自己母親一樣的所有這些眾生,由於自己的煩惱魔,,心裡面一天到晚在這個裡面,自己做不了主,狂亂當中,卻偏偏也沒有正知見的慧眼,不管是增上生也好,是決定勝也好,都不了解也看不到。自己既不了解也沒有真實的善知識去引導。所以任何時候都在造惡,就像一腳高低的在這險路上面!總的來說,在生死痛苦當中,天、人、修羅,惡道等等,母親只有希望兒子,而兒子呢?應該做的就是救度母親。


【如是思已,拔出生死而報其恩。集學論云:「煩惱狂癡盲,於多懸險路,步步而蹎蹶,自他恆憂事,眾生苦皆同。」】

這個論上面告訴我們,我們為煩惱所縛,所以心是癡的,眼睛是盲的,在這個懸崖險路上面一腳高低地走!所以這個時候,不管為自已,不管為他人,也不管是那一個人,真正自己跟別人,種種憂愁苦惱的事,都是一樣的。


【此說如是觀已,不應於他尋求過失,見一功德應覺希有,然此亦合苦惱之理。】

上面這個道理,不但一方面感恩、修恩、啟發菩提心,至少能夠把我們得到上品去!更好一點很快成佛!下面說不應於他尋求過失,我們就不會找他的過失了,只見一切功德覺得殊勝希有,師父這邊舉例自己對他母親一樣,不管她怎麼講,只看見她,對師父這麼好!然後因為這樣心理,師父也歡喜,師父不管母親怎麼講,總是歡喜,就是感激!然後回過頭去,當我們想到任何一個人都是我們的母親的話,人與人之間還有什麼問題?這個教法之善巧完美,所以我們要多聞!了解的愈多,然後思惟的愈多!除過增德,除那過失的方法,增長功德資糧的方法也愈多,不管那一個想,用因感、業感緣起的來想也好,不管那一個辦法,想到那裡,功德就增長到那裡,苦惱就淨化到那裡,當下是增上生,到最後一定是決定勝,這樣的殊勝!應覺為希有,除了佛以外,真正佛法的真正不共的地方就這個!此亦合苦惱道理,概念還是從苦集滅道,它的根本教法並沒有離開,始終是繞著這個中心在轉依了這個心,正發大慈悲心!因為大慈悲心有了,其他的一一也來了,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vecooke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